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新信青年携手社区儿童开启“两弹一星”精神启蒙之旅

近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E路‘童’行”新信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泰州市育才社区,面向留守儿童及新兴领域群体子女开展“‘两弹一星’精…

近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E路‘童’行”新信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泰州市育才社区,面向留守儿童及新兴领域群体子女开展“‘两弹一星’精神薪火课堂”主题实践系列活动。团队以主题宣讲为引,巧妙融合涂色创作、红歌学唱、科学实验、军体拳教学及手工制作等多元形式,在沉浸式互动中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

光影故事启认知 童心执笔绘信仰

第一天,活动在“两弹一星”主题动漫短片的震撼画面中拉开序幕。屏幕上火箭腾空而起的瞬间,引发了现场儿童此起彼伏的惊叹与向往。随后,志愿者深情讲述,配合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功勋科学家的画像,将元勋们突破重重阻挠毅然归国、在戈壁深处隐姓埋名、为新中国“铸剑”的感人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入神,尤其对科学家们为何选择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充满好奇,志愿者们则以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那份深沉的家国担当与科学理想。

次日的活动中,二十余名孩子拿起画笔,为航天主题线稿赋予色彩。稚嫩的小手大胆挥洒,用明快的色调诠释着心中对“强大”与“勇敢”的想象。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旁,孩子们郑重写下“科学家让中国站起来”、“我要像火箭一样飞得高”等质朴而励志的话语。社区工作者欣喜地发现,这种将抽象精神具象化、艺术化的教育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理解与共鸣。

图为志愿者利用影像资料向儿童讲解“两弹一星”历史。王翊宁 供图

歌声实验悟精神 巧手锤炼意志力

第三天,悠扬的红歌在课堂响起。志愿者将《歌唱祖国》等经典旋律与“两弹一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进行教学。孩子们在学唱中仿佛看到了火箭升腾的壮丽景象,爱国热情在歌声中激荡。分组表演环节,他们更是踊跃展示,自信的歌声赢得了同伴和志愿者的阵阵掌声与真诚鼓励。

第四天的“科学探索日”充满了实践的魅力。志愿者们化繁为简,利用随处可见的气球、塑料瓶等材料,生动演示了反冲原理,带领孩子们动手制作并发射“瓶子火箭”。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调节水量,观察发射高度的变化,在实践中直观理解了火箭升空的燃料奥秘。在随后的“卡纸导弹”手工制作环节,大家一丝不苟地剪贴、装饰,郑重地贴上五角星和书写“中国加油”的字样。志愿者适时引导,将孩子们手中的简易模型与当年科学家们在极其简陋条件下创造惊天伟业的坚韧精神紧密联系起来,让这份“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意志力深深印入孩子们的心田。

图为儿童在志愿者指导下操作反冲力实验装置。王翊宁 供图

军体训练强体魄 红星信物传薪火

第五天的活动场地变成了精神传承的实践场域。退伍大学生志愿者将一招一式刚劲有力的军体拳动作要领,巧妙融入科学家们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涵进行教学指导。孩子们在反复的练习中,不仅锻炼了体魄,更切身体会到“坚持”与“毅力”的宝贵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和社区儿童共练军体拳。王翊宁 供图

最后一天的“红星帽”手工制作活动将系列课程推向情感高潮。志愿者动情讲述了这顶普通军帽如何陪伴科学家们在风沙弥漫的戈壁滩上日夜奋战的感人故事。孩子们深受触动,在制作时格外用心,在卡纸上工整地写下“我爱祖国”,并将象征信仰的红五星一丝不苟地端正贴在帽檐。佩戴仪式上,孩子们神情庄重地戴上亲手制作的红星帽,以标准的敬礼姿势,表达出向科学家学习、立志报效祖国的纯真而坚定的志向。

图为团队成员与儿童在红星帽制作活动后合影。王翊宁 供图

此次“‘两弹一星’精神薪火课堂”系列活动,如同一座用温情与匠心搭建的桥梁,通过寓教于乐的动手实践和浸润式的情感互动,将育才社区的留守儿童和新兴领域群体的未成年子女,与那段承载着民族骄傲与精神丰碑的历史紧密相连。新信青年志愿者们全程以引导者、协助者和知心伙伴的身份深度融入其中,让“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核,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完成了这场意义深远的启蒙与传承。

(通讯员:朱舒婷 宗瑛 丁丽军)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936-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