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政策下乡暖民心,多彩乡村探新颜

为深入贯彻国家资助育人政策,助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及“多彩乡村 向新而行&r…

为深入贯彻国家资助育人政策,助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及“多彩乡村 向新而行”系列实践活动的号召,2025年7月9日至13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长乐行社会实践队”一行,在指导老师龚雪雪、胡文梅的带领下,赴梅州市五华县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架起政策服务与乡村调研的桥梁,在基层一线书写新时代大学生担当。

团队合照

 

一、政策下乡“零距离”,精准服务解民忧

“以前总担心孩子上学学费凑不齐,今天听了讲解,才知道助学贷款、助学金能帮这么大的忙!”五华县岐岭镇村民李女士拿着政策手册,向实践队员连声道谢。这是此次实践队政策宣传的生动缩影。

实践队将国家资助政策落地作为核心任务,创新采用“定点+入户+复盘”三维推进模式:7月10日,队员们克服降雨天气影响,在岐岭镇政府设立政策咨询点,通过专题宣讲会、现场答疑,向学生及家长细致解读助学贷款申请流程、奖助学金申报条件等关键内容,累计发放宣传手册300余份,精准消除政策认知“盲区”。同日,实践队与五华县岐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首个“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基地”正式挂牌,为后续常态化政策宣传建立了稳固的校地合作平台。

宣讲活动及联合挂牌

 

7月11日,队员们深入五华县龙村镇村民家中开展“入户宣讲”,针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提供“一对一”政策解读,让惠民政策真正走进村民心坎。同日,第二个“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基地”在龙村镇人民政府落地。此外,实践队还与同在五华开展实践活动的广东工程职院体育健康学院“助学星火突击队”、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骐骥队”开展座谈交流,共享宣传经验,凝聚服务乡村的高校合力。

走访入户、组织座谈及宣传基地挂牌

 

为精准评估宣传效果,提升政策宣传实效,7月12日,实践队分别在岐岭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和龙村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对岐岭镇、龙村镇收集的927份有效问卷进行系统分析,并召开调研情况分析会,梳理政策知晓度现状与群众需求痛点,形成针对性反馈建议,为后续优化资助政策宣传策略提供一手数据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实践队还从两个乡镇的分管部门处精准获取了2025年参加高考的经济困难家庭学生信息。接下来,团队将围绕这一重点群体开展专项服务,通过电话回访逐一对接学生及家庭,深入了解其升学缴费顾虑,针对性解读助学贷款、入学资助等“雪中送炭”的政策内容,确保资助政策精准触达高考后的关键需求节点,切实为经济困难学子打通求学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在各镇开展问卷分析会

 

二、乡村调研“探新颜”,文化赋能促振兴

在扎实推进政策宣传的同时,实践队还积极融入广东省“多彩乡村 向新而行”行动,走进五华乡村深处,探寻红色基因与特色产业的振兴密码。

 

7月12日下午,开完调研情况分析会后,队员们首站来到龙村镇的湖中村与樟华村:在色彩鲜明的乡村墙绘前,聆听湖中村支书何俊霞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和樟华村新型农村建设的故事,见证基层治理带来的乡村蝶变;随后,队员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访革命先驱曾国华故居,通过珍贵史料与实物展陈,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在红色教育中筑牢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

走访曾国华故居及参观龙村镇墙绘

 

7月13日,实践队将目光投向当地特色产业——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酒厂车间,队员们实地了解企业百年历史传承、非遗酿造工艺,以及传统产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升级焕发新活力。当天,广东工程职院建筑工程学院与该公司共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挂牌,该基地将成为学院学生深入了解乡村产业、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窗口,实现“校企合作促振兴”的双赢格局。

除此外,为积极响应大学生服务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践队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已与合作企业正式签订合作备忘录。后续,团队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企业需求定制设计专属吉祥物,并以此为核心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同时,依托建筑工程学院在设计与建造领域的专业特长,为企业规划设计并协助建设荣誉展览区,集中展示企业发展历程、非遗技艺成果与荣誉资质;此外,还将协助企业拓展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创意赋能、专业支撑与实操助力,切实为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完善文化展示空间、拓宽市场空间,以“实打实”的行动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走访调研长乐烧工厂及联合挂牌

 

三、校地协同结硕果,青春担当启新程

此次“长乐行”实践活动成果丰硕、根基深植,不仅让国家资助政策精准覆盖五华2个乡镇、惠及30余户困难家庭,更通过建立2个“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基地”、1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构建起“校地+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为后续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对参与实践的青年学子而言,基层一线是最好的“成长课堂”:在与村民的沟通中提升协调能力,在问卷分析中锤炼调研本领,在红色教育与产业调研中增强文化自信。“这次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乡村的变化,也明白青年要把所学所长用到基层需要的地方。”实践队员小陈的感慨,道出了团队成员的共同心声。

作为广东高校服务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乐行”社会实践队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用实际行动响应了国家号召,将政策温暖送入千家万户,用青春脚步丈量多彩乡村,为五华县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了青春动能,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基层的优良风貌。随着校地企合作的持续深化,相信在未来,将有更多高校力量扎根基层,为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青春动能,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供稿:古梓辰)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792-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