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青春扎根乡土间 实践赋能振兴路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新时代乡村变迁与振兴”调研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引导青年学生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6月24日-8月8日,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新时代乡村变迁与振兴”调研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前往芜湖市南陵县河湾镇龙…

为引导青年学生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6月24日-8月8日,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新时代乡村变迁与振兴”调研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前往芜湖市南陵县河湾镇龙山村,采用“骨干挂职锻炼+成员集中调研”形式,围绕产业调研、普法宣传、科普教育、义务支教等方面开展“九秩薪传启新程·青春聚力建新功”主题社会实践。

聚焦产业脉搏 探寻发展新路径

调研团深入田间地头,结合行政管理、法学等专业知识,通过实地走访、数据采集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全面调研龙山村凤丹及中药材产业的种植规模、加工水平、市场销售等全链条发展现状,剖析产业优势与发展瓶颈。依托龙山学院、龙凤瀑布、南陵湖、古村落等当地文旅资源,调研团提出“红色研学+中药材科普”和“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建议,探索以文旅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以科技赋能提升产业附加值的新模式,助力农业提质增效,为村民铺平就业致富路。

普法宣传进乡村 法治护航聚民心

调研团通过入户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针对当地留守老人和儿童群体,精心策划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比如,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内容,通过情景剧表演、经典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核心内容,通过理论宣讲、辩论赛等形式,提升“一老一小”群体的识诈防诈反诈意识和能力,筑牢防范诈骗“防火墙”。

爱心支教润童心 解忧惠农暖人心

调研团通过入户走访、与村干部交流等方式,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状况和需求,根据儿童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持续优化“暑期爱心学堂”的课程内容和服务质量。采用“作业辅导+特色课程+家访谈话”模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兴趣拓展、心理关怀与安全保障等全方位服务。比如,通过理论宣讲、互动问答、情景剧演绎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沉浸式感受“两弹一星”精神的伟大力量和航天科技魅力;通过开设绘画创作、凤丹叶拓印等特色课程,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架起民意连心桥 “愿望清单”变“履职清单”

调研团设立政协“愿望留言板”和“交流小学堂”,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村民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养老托幼、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并在“郭广春委员工作室”和安徽工程大学驻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工作队的指导下,推进服务群众“小心愿”落实。

青春实践结硕果 双向赋能促振兴

据悉,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何湾镇党委高度重视,为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学校各级领导老师多次实地走访看望调研团成员;社会爱心人士为学堂的孩子们慷慨捐赠文具、午餐等爱心物资;当地村民纷纷用淳朴的言语向调研团表达真挚的感谢。活动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报、安徽学联、芜湖市人民政府官网等媒体报道10余次。

本次活动的开展,青年学子以专业所学回应乡村所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强农兴农的青年担当。未来,“新时代乡村变迁与振兴”调研团将在五年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实践+调研+反馈”模式,在乡村振兴舞台上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文:钟艺明、范乐彩、利昕云;图:郑俊国、杜晨、钟艺明、高洁、范乐彩、卢敬卫)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742-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