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临沂大学“沂路雁行”实践团借“四雁”引擎,绘振兴实景

临沂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沂路雁行”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奔赴山东兰陵代村和临沭朱村,紧扣“四雁工程”,锚定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红色精神传承等…

临沂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沂路雁行”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奔赴山东兰陵代村和临沭朱村,紧扣“四雁工程”,锚定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红色精神传承等方向开展实践。

 

代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里,智能温室的科技活力扑面而来。调研团化身“产业先锋”,深度融入“四雁工程”产业实践:协助园区“鸿雁”人才维护智能设备,参与作物生长数据监测,在无土栽培区实践蔬果养护,直观触摸现代农业脉搏。

调研团围坐倾听王传喜书记讲述乡村发展的故事。谈及村民就业问题,他说“归雁”返乡带来的不仅是人才活力,更让产业集群像“雁阵”般展翅起飞——从土豆分拣到精细包装,农产品加工车间里的每道工序都成了就业岗位,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图为临沂大学“智芯兴农”调研团于兰陵县代村于村委会合影。(刘棚汶 供图)

代村村史馆里,村庄蝶变故事流淌。调研团从“四雁工程”中挖掘文化振兴密码:“头雁”领航破贫困,“鸿雁”赋能活文化,“归雁”聚力拓市场,“雁阵”成势促共兴。“四雁”合力,强劲推动乡村振兴。

同时,调研团通过参观梳理出代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在访谈文化建设者的过程中,了解到“头雁”引领下文化凝聚村民共识的实践,明晰了文化自信对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作用。这些观察与思考汇聚成文化赋能的认知,助力理解代村如何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调研团一路走一路看,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绿意与生机。想象着平日里水质监测和杂物清理带来的良好生态;垃圾分类站点整洁有序,各类设施摆放规整,从这里能看出绿色理念已在村民生活中深深扎根。

代村生态建设是“四雁工程”的生动体现。“头雁”引领绿色发展,带团队排查污水设施问题、规划路径;专业“鸿雁”提优化建议,强化技术支撑。“生态积分制”激发村民护绿热情,形成“雁阵”合力。调研团以青春视角见证:四雁齐飞,让生态守护落地生根。

代村诚信医院的民生实践,是 “四雁工程” 的鲜活注脚。“头雁” 引领树立 “诚信为本” 宗旨,规范医疗行为;“鸿雁” 般专业医护团队坚守初心,提升服务温度;医院与村民良性互动形成 “雁阵” 合力,让医疗惠民落地生根,成为乡村振兴中民生改善的温暖注脚。

图为临沂大学“智芯兴农”调研团于兰陵县代村于诚信医院合影。(刘棚汶 供图)

 

走进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头雁引领”的革命基因扑面而来。“滨海来了老四团”板块,115师主力进驻后,刘少奇、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如“红色头雁”,引领军民筑抗日长城;“枪声就是命令”展区,鄢思甲连长率八连战士破冰驰援,以血肉之躯彰显“头雁”担当。烈士陵园内,24名烈士忠魂化为精神火种,滋养着朱村“鸿雁”——如今的党员干部、红色讲解员,接力传承,成为乡村振兴中赓续红色血脉的“新头雁”。

图为临沂大学“智芯兴农”调研团于临沭县朱村于朱村抗日战争纪念馆合影。(刘棚汶 供图)

步入沂蒙支前纪念馆,“雁阵协同”的磅礴力量直击人心。作为国内唯一支前专题展馆,“支前英雄,魂铸沂蒙”展区重现陈毅担架队、钢铁担运队等“群众雁阵”壮举:男女老少齐上阵,以推车、扁担、担架构筑前线“生命线”。“建立组织,保障支前”板块展现“头雁”与“雁阵”高效联动——基层党员干部带头组织,群众紧跟响应,形成“一人领、众人随”的协作格局。这份众志成城的精神,如今化为朱村发展红色文旅的合力,村民或讲解、或经营民宿,共撑红色产业“雁阵”。

沂蒙民俗文化展览馆里,“归雁聚力”的传承故事鲜活呈现。馆内农耕器具、传统民居场景,寄托着朱村人对生活的热忱。一批“归雁”匠人守护着这些记忆,他们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如珍视家珍般修复老物件、还原民俗场景。这些“鸿雁”不仅留存沂蒙乡愁,更融合民俗资源与文旅产业,让老手艺、老故事成为吸客“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雁阵”的独特动能。

探访朱村柳编技艺,“头雁领航、鸿雁赋能、雁阵兴产”的产业图景清晰可见。作为国家级非遗,柳编传承发展离不开“头雁”——老一辈匠人坚守技艺;新一代年轻人(鸿雁)携设计理念、电商思维加入,让传统柳编从“农家筐”蜕变为“国际潮品”。如今,朱村以柳编为核心,形成“种植+加工+外贸”全产业链雁阵,10万从业者抱团发展,年创产值40多亿元,是“四雁工程”中“产业雁阵”带动共同富裕的鲜活实践。

 

实践收尾,调研团整合“四雁工程”实践成果,形成涵盖产业、文化、生态、民生的乡村振兴的实践报告。通过校园宣讲,分享实践故事,传递“青春实干解码振兴”的感悟,激发更多青年关注乡村、投身实践。

“借‘四雁’东风,我们从‘观察者’变成‘实干者’,懂了乡村振兴要‘踩实每一步’。”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代村和朱村,让青春实践成为乡村振兴的“常新注脚”,以行动诠释“四雁工程”下青年的担当。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642-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